“汉初三杰”指西汉建立时张良、萧何、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。

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:“吾所以有天下者何?”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。刘邦遂说:“夫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镇国抚民,给饷馈,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三者皆杰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。”

1、萧何

沛郡丰邑(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)人。西汉开国功臣、政治家,“汉初三杰”之一。萧何早年入仕秦朝,担任沛县主吏掾,辅佐沛公刘邦起义。攻克咸阳后,接收了秦丞相府、御史府所藏的律令、图书,掌握全国山川险要、郡县户口,对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。楚汉之争时,留守关中,稳固后方,向前线输送士兵、粮饷,对刘邦战胜项羽、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。西汉建立后,担任相国,史称“萧相国”,册封酂侯,名列功臣第一。他采摭秦朝六法,制定实施《九章律》。主张无为而治,采用黄老之术,休养生息。汉高帝十一年(前196年),协助刘邦消灭韩信、英布等异姓诸侯王。刘邦死后,辅佐汉惠帝。

与萧何有关的成语典故:

(1)成也萧何败也萧何: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。

(2)萧规曹随: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,死后,曹参做了宰相,仍照着实行。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。

2、韩信

韩信,淮阴县人,西汉开国功臣、军事家,“汉初三杰”之一 ,古代军事思想“兵权谋家”的代表人物,后人奉为“兵仙”“神帅”。曾先后为齐王、楚王,后贬为淮阴侯。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,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,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。

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“谋战”派代表人物,被后人奉为“兵仙”、“战神”。“王侯将相”韩信一人全任。“国士无双”、“功高无二,略不世出”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

与韩信有关的成语典故:

(1)推陈出新: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,刘邦让他管理粮仓,韩信提出了”推陈出新”的管理理念,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,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,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,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。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。该成语是指,去掉旧事物的糟粕,取其精华,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。

(2)国士无双: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时,说韩信是国士无双。该成语是指,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。

(3)多多益善:韩信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,刘邦问韩信“你能带多少兵”韩信回答说“多多益善”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。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。

(4)解衣推食:韩信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,韩信说希望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,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。该成语是形容对人热情关怀。

(5)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:韩信为了东进中原,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,让士兵去修理栈道,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,占领了关中。在军事上的含义是:从正面迷惑敌人,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,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。这是声东击西、出奇制胜的谋略。

(6)背水一战:韩信东进灭赵时,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,赢得了战争胜利,比喻处于绝境之中,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。

(7)十面埋伏: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。该成语是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。

(8)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:韩信成功是由于萧何,韩信败亡也是由于萧何。该成语是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同一个因素造成的。

(9)功高震主: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,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。意思是功劳太大,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。

(10)胯下之辱:意为从别人胯下钻过去的耻辱,也可比喻有才能的人在未显达时能够暂时忍受耻辱。成语出处: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……众辱之曰:‘信能死,刺我;不能死,出我袴下’。于是信孰视之,俛出袴下,蒲伏。”

与韩信有关的战役:还定三秦、井陉之战、潍水之战、垓下决战

3、张良

张良,字子房,汉族,祖籍古韩国。汉高祖刘邦的谋臣,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汉王朝的开国元勋,“汉初三杰”之一。

张良体弱多病,不曾单独领兵,常作为谋臣,时时跟从在刘邦身边,曾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,保存实力,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,使得刘邦顺利脱身。凭借出色的智谋,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之争,建立大汉王朝,被册封为留侯

4、练习题:

(1).以下成语典故中,与韩信无关的是()。

A.十面埋伏  

B.破釜沉舟

C.背水一战

D.多多益善参考答案:B解析:破釜沉舟指把饭锅打破,把渡船凿沉,比喻不留退路,做事果决。巨鹿之战中,项羽用破釜沉舟之策大破秦军。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,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,过两年,秦朝就灭亡了。

(2)以下不属于“汉初三杰”的是()

A.韩信 

B.萧何

C.张良 

D.刘邦参考答案:D解析:“汉初三杰”指西汉建立时张良、萧何、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。

By admin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